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 】 发布时间:2018-07-05
银杏叶枯病
该病属真菌性病害。叶枯病多在7-8月份发生,5-6月份也有出现。多见于3-4年生的幼树,在1年生小苗和较大的树上也有发现,无论大树和小树,其发病部位都在当年抽生的嫩枝顶端,以主干为主,侧枝有时也会发生。自6月开始,感病指数逐月上升,8月最高,此后感病指数会逐渐下降,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植物生长期的结束,病株感病也逐渐停止。病害开始发生时,只在叶缘出现灰褐色斑点,继而连接叶片,并由外向内逐渐发展,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,枯焦而亡。此后,随着时间推移,病株的患病枝条会越来越长,褐色枯叶越来越多,严重时整株树叶全部脱落,树冠光秃,甚至一些嫩枝也会枯干而死。果实瘦小、种实产量、质量均受到影响。据观察,在同一条件下,大树比苗木抗病;同龄大树,雌树由于大量结果消耗养分较多,抗病力下降,发病率常高出雄树。
防治措施
对发生银杏叶枯病的田块,应在发病后和初冬落叶后集中清理病残体。平时要加强肥水管理,杜绝与松树、水杉间作,防止雌株过量结果,及时防治地下害虫。化学防治应在发病初期用40%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向树冠喷雾;8-9月份发病盛期,可用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喷雾,每隔15-20天喷1次;后期适当喷1:2:200的波尔多液保护。
银杏茎腐病
该病在夏季炎热地区常有发生,尤以长江以南地区更为普遍,危害严重的苗木死亡率达90%以上。一年生苗木初病时,茎基部变污褐色。叶片失去正常绿色,稍向下垂。以后病部包围茎基,并迅速向上扩展引起全株死亡,叶片下垂不脱落。苗木枯死后3-5天,茎上病部皮层稍皱缩,皮内组织呈海绵状或粉末状,浅灰色,其中生有许多黑色小菌核。拔起病苗,根部皮层脱落留在土中,二年生苗,感病后,有的地上部枯死,根部仍保持健康,当年仍能萌发新芽。夏秋苗木因高温而受到损伤是发病的诱因,一般在梅雨季结束后10天左右开始发病,9月份以后病害停止发展。其致病病原茵在30-35的条件下生长繁殖速度快。土壤粘重、透气性差、苗床太低、苗木生长较弱、圃地低洼积水,都可使该病流行成灾。
防治措施
夏秋季在苗床上架设荫棚,可降低土温,但遮荫时间不宜过长,不使影响银杏苗木的生长,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。用有机肥料作基肥,可促进苗木生长,增强抗病力,抑制病菌的生长和蔓延。用其他抗病植物与银杏苗间作,也是一种防治途径。在发病前后,采用1:70倍硫酸亚铁水灌根,可有效控制病菌侵入,又可中和碱性土壤,消除土壤中多种病菌蔓延,化学药剂可选用400克/升氟哇唑乳油(又名贵星)8000-10000倍液,或62。25%代森锰锌腈菌口供可湿性粉剂(又名星洁)600倍液,或10%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(又名宝抗)800倍液,均匀喷洒在幼苗或成龄银杏叶片上。
银杏枯梢病
该病属真菌性病害,一般在当年新梢长至5厘米时开始发病,早期新梢顶端幼叶上可见紫红色病斑,随后病斑蔓延到生长点,约20天后病部为褐至坏死干枯,干枯的幼叶不掉落。生长点坏死后20-30天,坏死梢下部腋芽会萌发成侧枝或主梢,待抽发的新梢长至5厘米时,顶部幼叶会再次被侵染发病。少数病株能第三次抽发新梢,但同样会被侵染。反复染病后,病株上部枝梢丛生呈扫帚状。
防治措施
秋冬季剪去病变枝梢,集中烧毁;初春银杏萌芽至抽梢前是第一次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,可以选用50%多菌灵5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。注意施药均匀,避开高温和阴雨天用药,最好在4月中旬,5月上旬和5月中旬二次防治。
银杏早期黄化病。
银杏感病后,常常表现为提前大量落叶。病害发生时,叶面先端边缘开始失绿呈现浅黄色,有光泽,然后逐步向叶基部扩展,最后导致整个叶片黄化。7月中旬至8月下旬树枝中部叶片颜色逐步转为褐色、灰色,呈枯死状,后逐渐蔓延大量落叶。该病首先出现在叶片上。土壤含水量过高或水分不足,导致根系生长不良;土壤瘠薄板结,通气不良;地下害虫或人为因素使根系受到伤害;苗木密度过大,通风诱光不良等。
防治措施
及时防治蛴螬、蝼蛄等地下害虫。及时松土除草,排水灌水。注意保护苗木不受损伤,栽植时防止窝根。如土壤缺乏锌、硼等微量元素,可对病株基部泼浇或开小沟浇灌多效锌或微量元素的混合液。要及时查清原因,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。